12月22日下午,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徐义华研究员来校讲学。在文博北楼407学术报告厅,徐义华作了题为“汉字的特性: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字系统”的专题报告,历史与文博学院部分师生聆听报告。历史与文博学院副院长刘朴兵教授主持报告会。
报告中,徐义华在总览世界古文字的基础上,通过表意文字和记音文字两种文字系统的比较,分析了两种文字的差别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,强调了中国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。他认为,世界上的文字可归纳为表意文字和记音文字两大系统。表意文字针对的是世界,是对整个世界的把握,先确定基本事物,象物成文,由文相加,孳乳成字。表意文字第一考虑的不是语言,而是事物,重理解性,对世界的理解和归纳更为重要;记音文字针对的是语言,是对声音的记录。记音文字第一考虑的是语言,而不考虑其他因素,重约定性,每个字母的发音须约定。他强调,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被官方使用的表意文字系统,既要看到汉字字数多,单音字、同音字多,语音变化不丰富,文字与语言联系因难,书写、句读、检索、编码困难等汉字的劣势,又要看到汉字拥有巨大的优势,如比较直观、适应性强,字形、字义比较稳定,文字发展具有连贯性,含义丰富、文字数量稳定,表达简洁,具有附加功能、文化固化功能、形象与语言双重功能,可进行思维训练,能够有效地维护语言的纯洁性。
报告结束后,徐义华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,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。
徐义华,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、研究员,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。主要从事甲骨学、先秦史研究,在《文物》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。参加《甲骨文献集成》编辑工作,出版《商周甲骨文》等著作,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、全球华人国学奖史部学奖1项。
(责任编辑 王晓伟)